退化性關節炎是隨著年齡增長最常見的關節問題,可能會直接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及早發現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並照護是避免症狀加重的關鍵。

 

 

前言

你是否曾在早晨起床時感到膝蓋僵硬,或者上下樓梯時感覺關節隱隱作痛?這些看似普通的不適,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

退化性關節炎是隨著年齡增長最常見的關節問題之一,許多人在症狀初現時選擇忽略,卻往往錯過最佳的保養與治療時機,而關節健康直接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早期發現並管理是避免症狀加重的關鍵。

今天就來聊聊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的警訊,幫助你及時照護自己的關節,重拾輕鬆自在的行動力!


 

文章目錄

一、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

二、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

三、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該如何緩解與管理?

四、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五、結論

六、退化性關節炎的常見問題

 

一、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

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包含活動時疼痛、關節腫脹發炎、關節出現喀喀聲響、行動受限以及身體疲憊不適。

 

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往往輕微且容易被忽略,但早期的身體信號可能就是關鍵預警,若能及時注意和管理,可有效延緩退化進程。以下幾個跡象值得格外留意 :

 

  1. 活動時疼痛

    上下樓梯、行走或進行輕微運動時,膝蓋或其他負重關節隱隱作痛,這種疼痛通常在休息後會緩解。但若疼痛感反覆出現,並伴隨輕微腫脹或壓痛,往往因軟骨表面受損導致關節間摩擦增加,逐步影響活動能力。

     

  2. 關節腫脹與發炎
    受影響的關節可能會有輕微腫脹,按壓時感到不適,有時甚至伴隨紅腫或局部發熱。這是由於關節內部的發炎反應引起的。這種腫脹在膝蓋和手指關節尤為常見,可能隨活動量的增加而加重,倘若腫脹持續多日,建議儘快就醫。
     
  3. 喀喀聲
    活動膝蓋或手指時,出現「喀喀」或「嘎吱」聲,可能是軟骨退化導致的關節摩擦音,這類聲音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而是軟骨磨損甚至消失的警示信號,需特別關注,聲音並伴隨疼痛感出現時,更需立即尋求醫療建議。

     

  4. 行動受限
    膝蓋彎曲或手指伸展時感到靈活度下降,可能是軟骨逐漸磨損、關節滑液減少的結果。日常如蹲起、握物、上下樓梯等動作變得困難,若行動受限影響到基本日常活動,應及早進行專業評估與干預。

     

  5. 疲憊與不適
    一些患者在早期可能感覺到身體疲憊,特別是在活動後關節局部的酸脹感更為明顯。這是關節承受壓力過大,內部軟骨磨損後發出的「求救信號」。
     

二、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

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與年齡、體重、性別、遺傳、過度使用、運動傷害玉慢性疾病有關。

 

退化性關節炎的出現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一些因素與生活方式有密切相關。了解其成因有助於提前預防或減緩病情進展,以下幾個主要原因值得特別注意 :

 

  1. 年齡因素
    研究顯示,50歲以上人群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發族群,隨著年齡增長,關節內的軟骨會逐漸退化,失去原有的彈性與耐磨性,這是因為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修復能力下降,軟骨中的滑液逐漸流失,導致其彈性減弱摩擦增大,耐壓的能力降低,也是退化性關節炎最主要的風險因素之一。

  2. 體重過重
    肥胖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另一大誘因,每增加1公斤的體重,膝蓋關節的負重可增加3-5公斤。長期的過重壓力會加速關節內軟骨的磨損,並引發炎症反應,進一步損害關節健康,過重人群不僅膝蓋受累,髖關節和踝關節也可能受到影響。

  3. 過度使用
    關節的長期過度使用是加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經常跑步、爬樓梯或從事需要搬運重物的工作,都會對關節軟骨造成過大的壓力,特別是膝蓋和髖關節等負重關節。這類活動雖能增強肌力,但過度使用會導致軟骨的逐步磨損,最終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4. 運動傷害
    過去的運動或工作中遭受的關節損傷,例如膝蓋韌帶撕裂、半月板損傷,甚至輕微的關節撞擊,都可能替退化性關節炎埋下隱患,這些損傷若未完全治癒,會改變關節的負重結構,增加磨損風險。例如,膝蓋曾經受傷的人,在年長後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的概率顯著升高。

  5. 遺傳因素
    家族病史也是影響退化性關節炎風險的因素之一,如果父母或近親患有退化性關節炎,那麼自身患病的風險也會增加。研究表明,與關節結構相關的基因變異可能會影響軟骨的質量和修復能力,讓這類人群更容易在壓力下出現軟骨退化。

  6. 慢性疾病的影響
    某些慢性疾病也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例如,糖尿病可能通過促進發炎反應間接損害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會直接破壞關節組織,加速退化進程。長期的慢性病管理不善,會對關節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7. 性別差異
    女性在更年期後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顯著增加,這可能與荷爾蒙水平的下降有關。雌激素的減少會影響骨密度和軟骨的健康,讓女性的關節更容易受到損害。


 

三、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該如何緩解與管理?

透過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冷熱敷、健康飲食以及選擇適合的護具可以有效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並延緩退化。

 

當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出現時,採取以下方法可以有效緩解不適並延緩退化 :

  1. 保持適度運動輕度的低衝擊運動,例如游泳、瑜伽、散步,可以幫助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減少關節負擔。

  2. 控制體重減少體重能有效降低關節壓力,特別是對膝蓋關節有顯著的保護效果。可選擇高纖低脂飲食來達到健康減重。

  3. 熱敷與冰敷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僵硬與疼痛;冰敷則能減輕腫脹與炎症,每次使用10-15分鐘即可。

  4. 健康飲食健康飲食是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重要關鍵,選擇對關節有益的食材能提供軟骨修復所需的營養:

  5. 地中海飲食 :以蔬果、全穀物、深海魚、堅果和橄欖油為主,富含抗氧化劑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體內炎症反應。

  6. 補充Omega-3脂肪酸 :深海魚(如鯖魚、鮭魚、秋刀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作用,能有效減緩關節腫脹與疼痛。植物來源包括亞麻仁油、奇亞籽和核桃,也可以補充高純度魚油產品。

  7. 薑黃素及槲皮素 :薑黃素和槲皮素(存在於洋蔥、蘋果中)有抗發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於保護關節健康。

  8. 補充鈣和維生素D :維持骨骼強度,防止骨質疏鬆。多攝取乳製品、深綠色蔬菜,以及適度曬太陽。

  9. 選擇抗氧化食物 :如藍莓、奇異果、綠茶,有助於減少自由基對關節的損害。

  10.  增加膳食纖維 :高纖飲食能穩定血糖,減少體內發炎因子,對關節健康有間接幫助,像是紅豆、黑豆、糙米和燕麥都是優質纖維來源,有助於減輕體重負擔,保護關節。

  11. 選擇合適的護具使用護膝或其他支撐工具,可以穩定關節並減少壓力,特別是在運動或日常活動中。


 

四、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維持良好姿勢、避免過度使用關節以及運動前先熱身皆有助於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雖然退化性關節炎無法完全避免,但以下方法能有效降低其發生風險 :

  1. 維持良好姿勢
    無論是在站立、行走還是工作中,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能減少關節的壓力。

  2. 避免過度使用關節
    長時間從事重複性膝蓋活動(例如爬樓梯、久蹲)應適當減少,必要時可使用輔助工具減輕負擔。

  3. 避免外傷
    外傷會直接損傷關節軟骨,讓關節退化的速度加快。像是運動前可以先熱身,讓關節更靈活,選擇低負擔運動如游泳和快走能減少壓力,降低關節的負擔。

 

 

五、結論

退化性關節炎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透過早期發現和積極管理,可以顯著延緩病情進展,減少對生活的影響。

從正確飲食、規律運動到使用護膝等日常護理方法,每一步都能為關節健康帶來改變,了解初期症狀,採取科學方法,讓關節健康成為可能,並幫助每一位患者重新掌控行動自由與生活品質。



 

六、退化性關節炎的常見問題

 

Q1 : 退化性關節炎能痊癒嗎?

退化性關節炎無法完全痊癒,但可以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管理措施,延緩病情進展並改善症狀。

 

Q2 : 退化性關節炎一定會導致行動不便嗎?

並非所有患者都會行動不便,但及早發現和治療能有效減少退化對行動能力的影響。

 

Q3 : 運動會加重退化性關節炎嗎?

適度運動不僅不會加重病情,還能強化關節周圍肌肉,減少對關節的負擔。

 

Q4 : 補充保健品有用嗎?

某些保健食品如葡萄糖胺、Omega-3可能對退化性關節炎有輔助效果,能減緩關節疼痛,但應搭配正確飲食與醫師建議使用。

 

Q5 : 退化性關節炎會影響哪些關節?

最常影響膝蓋、髖關節、脊椎及手指,這些部位的關節負重和活動頻率較高。


 

 

 

 

台灣常見的關節炎除了退化性關節炎以外,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以及痛風性關節炎。其中有些關節炎是因為年齡增加及過度使用關節導致,有些則是因為免疫系統的失控造成的,想知道這些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嗎?又該怎麼預防呢?
 

延伸閱讀 : 想了解更多常見的關節炎類型,絕對不能錯過這篇

 

 

參考連結

白鶴為您顧好關節健康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640

https://www.metatech.com.tw/tw/biomed/knowledge/degenerative-joint-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