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但又很難理解的風濕到底是什麼?

 

前言

「風濕」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聽到,但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它的定義有點模糊。有人說風濕症狀是下雨天關節會痠痛,有人覺得是身體寒冷潮濕的感覺,甚至還有人認為風濕就是所有關節和肌肉的毛病。那麼,風濕到底是什麼?它真的和天氣、濕氣有關嗎?又會帶來哪些症狀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風濕」這個常見又神祕的話題,帶你了解它的真正意涵,以及它和關節健康之間的關係,幫助你更清楚地認識這種常被誤解的身體狀況!


 

文章目錄

一、風濕是什麼?

二、風濕症狀是什麼感覺?

三、風濕有什麼不能吃的?

四、破除風濕的迷思?

五、結論

 



 

 

一、風濕是什麼?

風濕是一個龐大的疾病群,可能會造成疼痛、僵硬、紅腫等症狀

 

「風濕」這個詞其實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並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用來泛指一類與關節、結締組織、肌肉及其他軟組織相關的自體免疫失調疾病。

這些疾病的特點通常是反覆性或間歇性發作,可能會造成疼痛、僵硬、紅腫等症狀,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

從醫學角度來看,風濕病是一個龐大的疾病族群,涵蓋了至少200種不同的診斷,包括常見的紅斑性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骨關節炎、乾燥症、硬皮病以及痛風等。

許多人會將風濕與天氣寒冷或潮濕聯想在一起,認為這是引發疼痛的主因。事實上,寒冷或潮濕的環境可能會讓疼痛感更明顯,但風濕病的根本原因多與免疫系統異常、遺傳因素以及環境觸發有關,而不是單純的天氣影響。

由於風濕疾病類型多樣、症狀各異,若出現反覆性關節或肌肉不適,建議儘早尋求專業診斷,確認病因後採取正確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以緩解風濕症狀,維持關節和結締組織的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二、風濕症狀是什麼感覺?

風濕的感覺非常多樣,包含隱隱作痛、晨僵、全身性疲勞感、局部熱感腫脹、對天氣變化敏感以及難以預測的波動性症狀

 

風濕的感覺非常多樣,並且因人而異,雖然每位患者對風濕的感受有所不同,但還是統整一些常見的描述,幫助我們更具體地了解這種不適的特徵:

 

風濕症狀 1 — 像「隱隱作痛」的深層不適
很多患者表示,風濕症狀引起的疼痛不像一般外傷的尖銳刺痛,而是一種深層的鈍痛,常伴隨著酸脹感,特別是在活動過多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疼痛會加劇,例如,久坐後站起來,可能會感覺關節僵硬或不靈活。

 

風濕症狀 2 —「晨僵」帶來的困難
一些風濕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特別容易在早晨起床時出現所謂的「晨僵」現象,患者形容這種感覺就像關節被「鎖住」了一樣,無法立刻活動自如,通常需要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慢慢「暖開」。

 

風濕症狀 3 — 全身性的疲勞感
除了局部的不適,很多患者會感到全身無力或疲憊,甚至是輕微的活動後也覺得體力被掏空。此外,這種疲勞感可能和炎症反應有關,會讓人感覺筋疲力盡,影響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

 

風濕症狀 4 — 局部發炎的熱感與腫脹
當風濕症狀加劇時,特定關節可能腫脹並伴隨熱感,皮膚變紅且疼痛敏感,甚至輕輕碰觸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這種情況在痛風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尤其常見,嚴重時甚至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

 

風濕症狀 5 — 對天氣變化的「敏感」
許多患者表示,在寒冷或濕度較高的環境中,風濕症狀會加重。例如,下雨天前,關節可能提前「預警」,感覺特別痠痛或僵硬,雖然這種現象在科學角度上尚未完全確定,但對許多患者來說,這種氣候引起的不適是真實存在的。

 

風濕症狀 6 —「難以預測」的波動性症狀
風濕症狀並不穩定,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感覺良好,但接著又突然加重,甚至在未明顯的誘因下惡化,這種不可預測性常常讓患者感到無助,也影響日常生活的計劃和心理健康。
 

 

風濕的影響不僅只有身體上的疼痛,還伴隨著心理和生活上的影響,隨著風濕症狀加重,患者會發現許多日常動作變得困難,例如上下樓梯、提重物,嚴重者可能連簡單地起身或行走都有困難。

從早晨的僵硬到天氣變化帶來的不適,再到活動受限的困擾,風濕病對患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果你經常有這類感覺,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了解病因,並配合適當的護理方法來改善風濕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三、風濕有什麼不能吃的?

風濕須避免一些可能會加重發炎反應或引發風濕的症狀,像是高普普林、高脂肪、高糖、高鹽食物、酒精以及加工食品

 

風濕病患者的飲食雖然不需要過度限制,但一些食物可能會加重發炎反應或引發風濕症狀,需要適量控制或避免,以下是幾種風濕病患者應注意的食物:


 

1. 高普林食物(特別是痛風患者需注意)

高普林食物會增加尿酸濃度,可能加重痛風性關節炎症狀。

  • 常見食物 :動物內臟(如肝、腎)、沙丁魚、鯷魚、貝類、高湯或濃湯底。

  • 替代建議 :選擇低普林的蛋白質來源,如雞蛋、乳製品、豆腐。


 

2. 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飲食可能增加身體的慢性炎症,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特別不利,也會增加體重,進一步加重關節壓力。

  • 常見食物 :油炸食品、加工食品(如薯片、漢堡)、動物皮。

  • 替代建議 :多攝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深海魚(如鮭魚、鯖魚)。


 

3. 高糖食品

過量糖分會促進炎症,可能加重風濕症狀並影響體重,增加關節負擔。

  • 常見食物 :甜點、飲料(如汽水、果汁)、糖果。

  • 替代建議 :選擇天然糖分來源,如水果,但也需適量控制。


 

4. 高鹽飲食

鹽分攝取過多會加重水腫,對於有心血管併發症的風濕病患者(如紅斑狼瘡患者)更需注意。

  • 常見食物 :醃製品(如鹹魚、醃菜)、即食品(如泡麵、罐頭)。

  • 替代建議 :以天然香料(如蒜、胡椒、迷迭香)調味,減少鹽的使用。


 

5. 酒精

酒精會增加尿酸濃度,對痛風患者影響尤為明顯。此外,酒精也可能與某些治療風濕病的藥物(如免疫抑制劑)產生不良反應。

  • 建議 :避免飲酒或與醫師討論安全攝取量。


 

6. 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常含有反式脂肪和過量的添加劑,可能誘發炎症反應,加重風濕症狀。

  • 常見食物 :香腸、培根、速食餐。

  • 替代建議 :選擇新鮮、未加工的食材製作餐點。


 

風濕病患者的飲食應以均衡為主,避免高脂、高糖、高普林的食物,並多攝取抗發炎成分豐富的天然食材,正確的飲食搭配不僅有助於減輕症狀,還能提升整體健康狀況,對疾病管理有顯著幫助。如有疑問,建議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個人化的飲食計畫。



 

 

四、破除風濕的迷思

關於風濕的迷思包含:風濕只會影響關節、風濕是老年病、風濕是因為天氣濕冷引起

 

迷思1:風濕只會影響關節?

事實上,風濕相關疾病影響的不僅僅是關節,還可能波及全身多個系統和器官。

雖然風濕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泛指肌肉、骨骼的疼痛或僵硬,但部分風濕疾病確實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當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身體正常組織時,除了關節外,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到損害。

例如:

  • 心臟與肺部 :像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引發心包炎或肺部炎症;僵直性脊椎炎則可能影響肺功能,導致呼吸困難。

  • 腎臟 :紅斑狼瘡常會損害腎臟,甚至引發腎功能衰竭。

  • 眼睛 :乾燥症患者可能出現乾眼症,而類風濕性疾病可能引發眼睛的炎症,如鞏膜炎或虹膜炎。

  • 皮膚 :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常伴隨皮膚乾癬,出現皮膚紅斑、脫屑等症狀。

  • 神經系統 :某些風濕疾病可能導致神經病變,出現四肢麻木、刺痛或肌肉無力等狀況。

 

 

迷思2:風濕是老年病,年輕人不會得?

許多人誤以為風濕病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但風濕病其實包含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疾病,是與免疫系統異常、遺傳因素和其他環境觸發有關,不少是年輕人甚至青少年也可能罹患的。

例如:

  • 類風濕性關節炎 :雖然多發於40-60歲,但年輕人甚至20多歲也可能罹患,女性比例更高。

  • 僵直性脊椎炎 :主要影響20-40歲的男性,早期症狀為下背痛或臀部僵硬,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脊椎變形。

  • 紅斑狼瘡 :多見於年輕女性,尤其是在15-45歲之間,這是一種全身性風濕病,會影響多個器官。

  • 乾癬性關節炎 :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但通常在30-50歲之間首次出現,患者同時會有乾癬的皮膚表現。

因此,風濕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同樣需要關注關節健康。如果出現長期的關節疼痛、僵硬或不適,無論年齡大小,都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提早發現並積極管理,可以大大改善生活品質,減少疾病的進一步影響。

 

 

迷思3:風濕是因為天氣寒冷潮濕而引起的?

許多人相信風濕病是由寒冷或潮濕的天氣直接引起的,特別是在冬天或雨季,患者感到關節疼痛時,這種誤解就更加根深蒂固。然而,從醫學角度來看,風濕病並非由天氣本身引起,而是與免疫系統異常、遺傳因素和其他環境觸發有密切關係。

舉例來說,像類風濕性關節炎這類疾病,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錯誤地攻擊了自身的關節或結締組織,這和天氣的冷熱並沒有直接關係,有些人甚至覺得搬到氣候溫暖的地方就能治好風濕病,但事實上,雖然氣候可能讓症狀舒緩,但疾病本身並不會因此被治癒。

所以,風濕病患者可以在寒冷天氣裡多注意保暖,減少不適,但更重要的是面對疾病的根本原因,配合醫生的治療計畫。記住,天氣可能影響感覺,但風濕病的關鍵還是需要專業診斷和積極管理,而不是單靠天氣的變化來左右。




 

 

五、結論

最後,風濕病並非僅僅是關節痠痛那麼簡單,它是一類複雜且多樣化的全身性疾病,可能對身體多個部位帶來深遠影響。無論是晨僵、疲勞還是關節腫脹,這些風濕症狀都不容忽視,需透過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才可以有效緩解症狀,降低併發症風險,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記住,風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它的影響,用正確的方式守護健康,我們都能擁有輕鬆自由的每一天。


 

 

白鶴守護您的關節健康

 

參考連結

https://www.cthyh.org.tw/?aid=304&pid=0&page_name=detail&iid=325